组织编制的《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要求》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拟在发布后6个月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民用无人机的运行安全要求、整机安全要求等内容。
专家认为,标准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民用无人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技术加速演化,“十四五”产值年均增速将在25%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16日发布消息,已经组织完成了《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要求》等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2年8月16日。
记者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到,该标准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标准适用于微型无人机、轻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
近年来,无人机还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黑飞”“乱飞”现象严重。因此,该标准对民用无人机的基本安全要求、运行安全要求、整机安全要求及各分系统安全要求、无线电抗干扰要求、使用说明书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其中,基本安全要求对无人机的标志、标识、产品合格证进行了规定;运行安全要求规定了空域保持要求、身份识别要求、地理围栏要求、感知与避让要求、应急处置要求等。
标准还对无人机的空机重量、最大起飞重量、最大平飞速度、最大飞行高度、冲击振动、突出物、锐边、防碰擦、防燃爆等提出了要求。
标准提出,无人机无线电发射功率、频段、频率应满足国家规定,不影响现有国家的通信安全,也不能对操作者、附近相关人员造成电磁辐射伤害。
一位无人机领域的专家接受采访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无人机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均在探索降低民用无人机产品运行风险、提高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制度。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中明确规定“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指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开展民用无人机强制性认证的基础。
因此,《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既满足《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的要求,又能够有效抑制民用无人机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民用无人机的安全体系加紧完善的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边界不断拓宽;二是技术正在加速演变。
应用方面,“三五年前,你跟各地应急厅、公安厅等单位讲采购无人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解释用途、优点等,还需要市场培育。但现在,应急厅、公安厅、自然保护区等开始将无人机系统作为一个工具列入预算。”一位无人机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张琛预计,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化、细化,且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发展影响,无人机“非接触”“无人化”的优势将进一步凸现,预计需求仍将快速提升。
中航证券分析师魏永预测,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若以此增长率测算,2026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250亿元。
技术方面,张琛认为,逐渐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向高空、远程、自主、长航时、大载重方向发展,数据、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培训等服务模式也成为企业盈利新的增长点。总体来看,民用无人机技术正在加速演变。
张琛认为,民用无人机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实现集群式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巨大的产业活力。大疆创新、广东极飞、中航(成都)无人机、四川腾盾、成都纵横等一批民用无人机企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